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时间回到2024年的10月3日,Open AI完成了一笔66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成为全球第一只万亿AI独角兽。如今,时隔9个月时间,似乎又要出现一只新的万亿AI独角兽。

近期,摩根士丹利在其X账号上发布消息:马斯克旗下的xAI已成功完成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8亿元)的债务融资,以及额外50亿美元的战略股权融资。其中,5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涵盖了担保票据和定期贷款。除了债务融资部分,xAI正在就约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33亿元)的股权融资展开谈判,此轮股权融资完成后,xAI的公司估值有望突破1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595亿元)。据相关媒体报道,部分投资者对xAI的估值甚至高达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元)。

此次融资是继2024年12月xAI成功筹集60亿美元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两轮融资相加,xAI的总融资额已累计达到约1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亿欧元)。

此前参与xAI融资的投资者阵容堪称豪华,涵盖了Andreessen Horowitz、贝莱德、富达、红杉资本、英伟达、AMD以及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等诸多知名机构。

一笔股+债的融资

据报道,此次融资的参与者包括Valor Equity Partners、Vy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红杉资本、富达管理与研究公司、Kingdom Holding Co.等。其中,Valor Equity Partners是一家位于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同时也是马斯克的忠实支持者之一。从特斯拉再到Space X,Val都参与了投资支持,多次帮助马斯克度过难关。这次xAi的融资中,这位马斯克背后的金主不出意料地再次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100亿美元融资采用的是股+债的模式,其中包括50亿美元债务融资和50亿美元股权融资。同时,摩根士丹利在帖子中指出,“债务和股权的组合融资方式旨在降低总资本成本,并大幅扩大可用资本池”。

据了解,摩根士丹利在xAI此次50亿美元债务融资中扮演了顾问角色,并指出该债务融资实现了超额认购,众多知名全球债务投资者纷纷加入其中。

尽管这笔融资最终得以顺利敲定,但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波折。

据海外媒体报道,xAI在最初为了完成5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不得不采取提高定价的策略来吸引投资者。新的融资方案包括30亿美元的债券,其收益率高达12.5%;10亿美元的固定利率定期贷款,利率同样设定为12.5%;以及10亿美元的B类定期贷款,定价为基准利率上浮7.25个百分点,发行价定为96美分。从这一调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xAI在融资初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部分投资者认为公司只有提高债务收益率,才能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融资进程还受到了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融资发行从6月初开始,原本计划在6月17日截止,然而,由于马斯克与特朗普近期展开了一系列的隔空对骂,加上投资者对xAI的财务实力存在疑虑,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延长了融资期限。此外,由于xAI尚未实现盈利且其债务未获得评级,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财务风险,因此要求更高的融资成本,不少收到债券认购邀请的投资者选择了拒绝参与。据海外媒体报道,本次债券融资投资者的认购规模仅为发行量的1.5倍,低于同类垃圾债2.5—3倍的认购情况。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担忧,投资者最终还是选择参与了此次融资。摩根士丹利在声明中特别强调,此次交易获得超额认购,这充分显示出市场对xAI推进科学探索、拓展人类宇宙认知愿景的高度认可。

在融资结构中,潜藏着30亿美元年息12.5%的高风险债券,这意味着每年将产生3.75亿美元的高额利息支出,相当于每季度固定产生9375万美元的利息支出。如果xAI的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2025年预计营收5亿美元),仅利息支付就将占据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

而回顾马斯克过往的创业历程,特斯拉和SpaceX都是在经历了多年的巨额亏损之后才实现了逆袭,这一经历让众多投资人对xAI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够复制前者的成功。xAI是否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盈利以及现金流的正向增长,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月烧10亿美元,xAI能行吗?

众所周知,马斯克曾是OpenAI的天使投资人,甚至Open这个关键词就是马斯克帮取名的。

变化发生在2018年,奥特曼与马斯克在“开源还是闭源”的问题上彻底决裂。马斯克坚信,人工智能必须透明开放以规避风险;而奥特曼则在资本压力下选择与微软结盟,将技术封闭于商业护城河内。

但是马斯克并未对此有过太多评价,大家之间的相处也是相安无事。直到Chat GPT横空出世,性能震惊世界的同时彻底带火了AI浪潮。

正所谓“不怕分手,就怕前任过得好。”被踢出了这样一个跨时代产品的马斯克开始有了些怨气。2023年,xAI正式成立了,成为马斯克宣战Open AI的利剑。

xAI的主营业务聚焦于其首款AI聊天机器人Grok,这款产品于2023年11月正式上线。Grok凭借其独特的实时信息获取能力,区别于传统依赖预先训练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它能够通过X平台实时抓取数据,为用户提供全面且即时的信息服务。

2024年12月,xAI在内华达州租赁约2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设施,并豪掷10亿美元购置存储芯片,以满足AI项目庞大的数据存储需求。这些数据中心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着AI系统的高效运转。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此前还宣布xAI正积极研发名为“CyberBrain”的超级计算机。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的CyberBrain。这款超级计算机的诞生,或将为AI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大算力,助力xAI在复杂AI算法研究、大规模数据处理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从成立之初到如今的快速崛起,xAI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力推动。2023年7月,马斯克个人向xAI追加1亿美元投资,使得公司当年融资总额达到1.25亿美元,为早期团队组建和业务启动提供了关键资金。2024年5月,xAI完成60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攀升至240亿美元,成为当时OpenAI之外估值第二高的AI初创企业,市场对其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可见一斑。同年12月,xAI再获60亿美元C轮融资,总融资额达120亿美元,估值突破400亿美元,进一步夯实了其在AI领域的资金优势,为数据中心建设、AI研发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

马斯克曾于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AI训练成本每年呈现10倍的增幅,置身于这场竞赛之中,仅有两条路径可选,要么进行‘疯狂投入’,要么黯然‘出局’。”此外,他还披露了xAI的盈利规划,即在2027年达成盈利目标,相较于OpenAI所设定的2029年盈利时间节点,xAI的计划提前了整整两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xAI此次迫切寻求融资的背后,实则是公司所面临的巨额投入压力以及严峻的财务状况。

在此次融资活动开展之前,xAI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已经累计筹集到了140亿美元的资金。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账面上所剩余的现金仅有40亿美元,而xAI在全年的预计支出高达130亿美元,平均每月的资金消耗量超过10亿美元。现有的资金储备仅能维持公司4个月的运营,倘若无法及时获取新的融资,公司的正常经营将陷入困境。xAI目前所陷入的这种“融资-消耗资金-再次融资”的循环模式,与曾经WeWork所玩弄的资本游戏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高额的资本支出是导致xAI资金紧张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算力方面的投入,马斯克表现得极为激进。2024年6月,xAI宣布将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打造超级计算机,用于训练其人工智能大模型Grok。该系统在初期就配备了20万个英伟达GPU,马斯克还计划将GPU的规模逐步扩大至100万个。目前,这一项目已经投入了数亿美元,而未来仍将持续产生大量的资金投入需求。

目前,xAI的主要收入来源是X Premium的订阅服务,预计2025年的营收仅为5亿美元,明年有望突破20亿美元。然而,与上述高昂的支出相比,这笔收入显得微不足道。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OpenAI的年化经常性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亿美元,且其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还成功获得了美国国防部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xAI在商业化进程方面明显滞后,这也使得其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此次百亿美元融资的完成,无疑为xAI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提供了充足的“弹药”。马斯克及其团队能否利用这笔资金,有效扩展基础设施,显著提升Grok的能力,并在与OpenAI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其“开发全球领先AI工具”的目标,将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全球巨头,逐鹿AI

在xAI融资100亿美元的同时,硅谷其他科技巨头也不甘落后。如今的AI江湖,巨头们的赌注满天飞,谁也不想落后于牌桌之上。

据2025年2月的报道,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计划在2025年增加对AI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的投资。这一决策是在去年创纪录的资本支出基础上做出的,四大巨头去年的总资本支出为2300亿美元,而今年的投资计划则高达3200亿美元。

6月13日,Meta宣布以约1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独角兽公司Scale AI49%的股权,使Scale的估值飙升至290亿美元。同时,Meta还将Scale AI的创始人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纳入麾下。这笔148亿美元的投资,仅仅为了招募一位人才,堪称历史上最昂贵的招募之一。

紧接着,在6月19日,扎克伯格计划投资10亿美元加入风险投资基金NFDG,以此吸引其合伙人奈特·弗里德曼和丹尼尔·格罗斯,这两位是硅谷当前最炙手可热的AI投资人。此外,扎克伯格在短短一周内就成功从OpenAI挖走了7名核心技术骨干,这些人才的专业领域包括模型架构、多模态算法和算力优化等关键方向。根据OpenAI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提到的“每人1亿美元签约奖金”的标准来估算,Meta此次挖角这7名OpenAI员工的总花费可能接近7亿美元。

同样在2025年,微软宣布将投入8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微软副主席兼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透露,微软有望在2025财年投资约8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人工智能和云应用。

作为科技巨头,微软不仅是OpenAI的主要支持者,还与OpenAI进行了独家合作,在全球AI竞赛中被视为领先竞争者之一。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包括数据中心建设、AI应用开发以及对外投资等多个方面。据悉,在截至2024年6月的上一财年,微软在资本支出上花费了500多亿美元,而2025财年微软8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再次创下新高,这无疑加剧了2025年AI领域的竞争态势。

亚马逊在2025年计划投入约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并借助AWS云服务拓展AI应用。谷歌母公司计划将AI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从2024年的525亿美元增加至750亿美元。在2025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推出了升级版的Gemini 2.5模型,并对产品体系进行了全面重构,同时还将推出多个AI代理项目。英伟达、赛富时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押注AI代理,有望在2025年推动AI代理成为AI技术的下一个发展重点。

在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的同时,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华为等大厂也在以空前的速度全面加码AI。

在2025年2月,阿里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目前中国民企中最大规模的AI投资。腾讯在技术研发上也持续投入重金。2024年,腾讯的研发投入达到了706.9亿元,在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保持领先地位。字节跳动凭借其在C端应用的优势起家,目前正在加快追赶的步伐。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在2025年的AI相关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此外,字节跳动还在硅谷设立了专项招聘团队,与OpenAI争夺顶尖算法工程师。

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抢人、砸钱。当下,科技巨头们正围绕AI展开更猛烈的厮杀,究竟谁能在这场牌桌上笑到最后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王涛,36氪经授权发布。

  • Related Posts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从每天地铁激增的人流就看得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 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issed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 admin
    • 5 7 月, 2025
    • 6 views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 admin
    • 5 7 月, 2025
    • 5 views
    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 admin
    • 5 7 月, 2025
    • 5 views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两个“中国英伟达”,给了FA两亿

    • admin
    • 5 7 月, 2025
    • 4 views
    两个“中国英伟达”,给了FA两亿

    美国AI继续狂撒金,25家创企半年融资超1亿:十大领域最热

    • admin
    • 5 7 月, 2025
    • 4 views
    美国AI继续狂撒金,25家创企半年融资超1亿:十大领域最热

    估值200亿,杭州独角兽要IPO了

    • admin
    • 4 7 月, 2025
    • 6 views
    估值200亿,杭州独角兽要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