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从每天地铁激增的人流就看得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

趁着孩子放暑假,老k准备拖家带口去爬牛首山。

在大家的一片“你不要腿了吗”“不要进骨科啊”的提醒中,老k无语地告诉我们:

牛首山,爬山是配电梯的……

电梯上下,约20min登顶,直到舍利藏宫。 

一家人,站着上去,站着下来,根本不用担心脚力的问题。

“你别管爬山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是最适合我们家的旅行方式了,简称窝囊式旅游。”

以前,你说人家窝囊,那绝对会让ta急眼;

可如今说窝囊,已经成了一种“淡人常态”的生活方式——

打工人在职场领的薪水,叫窝囊费;

中生代男演员最吃香的人设,是 窝囊男 ;

现在,热门出门最流行的玩法,也是这样的“窝囊游”:

爬自动挡的山,玩减速版蹦极,玩躺平式漂流。

〓 图源:小红书用户@铁骑韩大大

有道是,拒绝没苦硬吃的人,都爱上了窝囊旅游。

窝囊旅游三件套 包香放松小赛道

活到一定岁数,人就会突然开窍:

爽,是给别人看的,中间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于是旅游出行方面,大家早放低了对身体的要求——

“别管了,玩得舒服最重要。”

电梯爬山,虽然窝囊了一点,但山路没有瓶颈,纯电便能干到山顶;

人体漂流,静静躺在水上,连桨都不用划;

〓 图源:小红书用户@铁骑韩大大

宝宝蹦极,闭眼一跳,立刻被绳子绷住,缓慢下降……

〓 图源:@黄石天空之城景区

至此,在一群窝囊人的不懈偷懒下,

中国旅游圈,已经基本形成了“窝囊爬山,窝囊漂流,窝囊蹦极”为格局的“窝囊旅游三件套”。

从去年就风靡的“自动挡爬山”,已经更新到了3.0版本。

有的景区甚至怕大家站着太晒,于是在扶梯两侧贴心装上了降温喷雾,

上山有室内版与敞篷式两种,下山也有干湿两道。

想体验自然景观的,可以坐林间水上滑道;

不想湿身的可以卡丁车竞速。

无论哪 种 方式都是飞流直下,主张一个全程依赖重力势能把你送到最初来的那块山脚。

黄山之轿不坐,泰山陪爬不找,不擅长运动的人早已认命,爬山专挑自动山。

全程总结就一句话:

“山野风景一处不会落;爬后综合征一个不会有”。

“爬山窝囊点怎么了,能到山顶就行了!”

仔细研究过“窝囊文学凭什么这么火”的先进景区,还把窝囊旅游的范围延伸到了蹦极。

在儿童乐园玩小孩蹦极还是有点羞耻,但是窝囊版蹦极,好歹有一些属于成年人的体面:

至少你跳下去的那一刻,还是能有一些刺激感的。

〓 图源:@黄石天空之城景区

虽然最开始站在跳台上,有一些很难克服的“原始紧张感”;

但是只要你勇敢腾挪下去,只需要咬牙忍一两秒,立刻绳子就会把你拴住,顿时安全感满满。

你以为:满满的失重感,疯狂的加速,撕心裂肺地大吼。

实际上,没有惊天动地的自由落体,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更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眩晕——

有点像降速版速降,没有刺激,只有树懒式的匀速下滑。

〓 图源:@黄石天空之城景区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离地1米5。

你以为它很安全,但其实它一点也不危险。

蹦了吗?倒是也蹦了……

而这边的窝囊漂流,更是主打一个“漂就得了”。

只需要穿戴好安全护具,一股脑躺下去,漂到头,就能体验一把最新的窝囊漂流了。

〓 图源:@鹿团子

不需要你乘风破浪、水击三千,没有快速和过瘾,人已经变成了海獭,主打一个优哉游哉。

这种人体漂流,胆大的自己一躺了之,胆子小的加塞一块护体魔毯,也能静静随波逐流。

要的就是一个,“窝囊废漂窝囊流,纵享窝囊人生。”

去过贵漂都知道什么是鬼门关,玩过窝漂才知道什么叫真惬意。

大多数窝囊漂流的地方水都不深,不仅沉不下去,站起来的时候,水也才没过膝盖。

去年,那批曾有过淤青之伤的贵漂玩家,已经急了:

“什么什么,去年我颠飞了,今年他们躺爽了?”

人体漂流大火,分走了一批惜命窝囊人。

现在全国各城市景区,都陆续推出了漂流界的早教班:

河南有重渡沟,山东有利山涧,浙江安吉有原野西溪,江苏常州有茅山森林…

玩过的都在安利,没试过的看了想玩,一批又菜又爱玩的窝囊人,总算是找到真正的“快乐”老家了。

咳咳,“什么窝囊啊?我这叫淡人治愈之旅。” 

窝囊旅游三件套,情绪价值给到爆?

极限运动爱好者李哥表示,极限运动,曾经是一种激发他对于“生”之向往的运动。

“一到夏天,蹦极、漂流、飞拉达,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蹦极那一下,风是往脸上刮的,心是往嗓子眼里跳的,落地一刻会觉得自己重获新生,顿悟人生不值得却又必须继续。

漂流更离谱,翻十次船,丢三双鞋……但下次还去。那一瞬间的失控,真比我平时在工位上端着强太多了。

就像生活突然拎起你,猛地摇两下,说:醒醒,你还活着!

那时候觉得自己可真行,命也贼硬。

刺激是真刺激,就是有点过于刺激。

后来人到中年,胳膊腿儿都不如从前、极限运动不敢尝试了。

直到最近,窝囊版漂流来了,李哥定睛一看,发现自己的青春居然以其他方式回来了。

这是一套完全不同的享受体系:

曾经的漂流是图“爽”的,现在的漂流是图“活”的。

窝囊漂流,比在家还自由。

穿上救生衣,戴好头盔、眼镜、耳塞、头盔、护膝,你就成了奇幻漂流的少年派。

〓 图源:小红书用户 @鹿团子

全程水深不超过1米,没有激流勇进的尖叫失声,只有放松解压的微微刺激;

旅行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到此一游”,耳边潺潺水声,头顶蓝天白云,泉水透亮冰凉。

置身绿意山水间,滤镜都不用加,随手一拍就能获得一张人在画中游”的高质量人生照片。

便宜一点的,单人票价不过百。

服务好的景区里,有安全员,有提供冲洗间的更衣室,漂后还有热乎姜茶饮。

什么极限运动?简直是户外健身房啊!

“怎么说呢,和之前的比起来,发现之前的漂流,还是太粗放了一点。”

这种以悦己为出发点的体验消费,足够支撑打工人一个礼拜。

温馨提示一句,有经验的爱玩患者,也应该注意安全,在教练的指导下下水。

如果说,传统蹦极是肾上腺素的飙升,那么,新式蹦极就是荷尔蒙的低语。

百八十米的传统蹦极太高,那么二三十米的本土化蹦极就不会太矮。

玩过的人都知道,即使缩短了距离,也依然有点恐惧:

戴防护绳其实没啥感觉,可一旦站上高台走到边缘就完全不同了。

“视角几乎是90度直直往下看,瞬间腿就软了,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在抗议,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往后退……”

于是,多少人在跳与不跳之间,选择了来回跺脚;

在正跳与背跳之间,干脆一屁股坐下;

可能因为知道你我本是窝囊人,所以工作人员都非常耐心。

即使你在30米的跳台磨叽15分钟,来来回 回跳不下去,也有安全员鼓励你:

“是个人都会害怕,但你要相信自己是来挑战的,平视前方别往下看,我后面拉着你呢。

不要害怕,相信自己,准备321…”

当你一跃而下,跳落瞬间,还是能感受到短暂的失重,这感觉说不上是重生,但绝对算得上是冒了点险。

跳下去,只是短暂失控一下,立刻就没了。

大概知道窝囊人的受刺激的尺度在哪里,你能肾上腺素飙升一下,但小刺激一下下就够了。

很快绳子就绷紧了,三四米后,它会以1米/秒的速度一点点慢放。

这之后,就是拍照时间。

传统的蹦极人在意却做不到的表情管理,在本土蹦极上美美实现了。

下降速度变慢了,摆pose的时间变多了。

还有很有经验的摄影师口头指示:“双手打直比个耶,朝着镜头飞个吻……”

什么废片,什么烂片,统统不存在的,聪明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MVP结算画面

〓 图片来源 @长沙石燕湖景区

青山绿水间高台矗立,四处空旷时迎面吹来森然的风。

全程不过十来米,失重也有了,风景也看了,拍照也拍了。

该体验的都体验到了,落地稳稳当当,能拍的照片凑得够9图能出片,甚至一场游戏结束,你还能拿到“勇敢者”证书……

虽然除了自己和教练,没人知道你是怎么下去的。

用最小的刺激成本,打发最多的内耗焦虑,迎来最大一波的愉悦满足——

这是你在钢铁森林里做牛马时候,感受不到的快乐。

把冒险强度调节在可承受阈值以内,你就可以放心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

既保留刺激元素,又能降低身体负担。轻则治愈减压,重则心跳加速,这是脆皮人的平替,惜命者的福音。

事已至此,李哥明白了:

窝囊式旅游,已经成了中年人退行性人生的降落伞。

“你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能继续造、继续狂,直到有一天当你换桶水都能扭到腰时,才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中。”

这种窝囊式极限运动,又有点像某种意义上的遮羞布。

“我可以继续玩窝囊版、拍照片、和别人吹嘘,仿佛自己还在高峰期,获得一些快乐。

但自己也知道,欲买桂花同载酒,我不再是以前的小伙了。”

能让人悟到这份儿上,只能说窝囊游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需要被刺激一下 但别真刺激到我”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淡人越来越多了。

单说旅游,这几年,人们已经迅速完成了“从特种兵旅游到躺平式旅游再到窝囊式旅游”的三级进化:

2023年,还有一半打工人沉迷于诸如“1小时玩转一座城”“五天爬五岳”“暴走80000步游杭州”式的极限挑战。

超级省时省钱,唯一的缺点就是累。

2024年,全漂流圈的狠人,打卡过不要命的贵漂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选择了躺平。

因为,“刺激是刺激,就是有点伤。”

到了2025年,还是同一批年轻人,无意转向窝囊版的蹦极之后,找到了坚固刺激与舒适的微妙平衡。

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更新换代起来也快了。

前几年大家还能一起高强度娱乐,现在大家讲究一个“克制一下快乐加倍”了。

内卷到极致的世界,年轻人纷纷争先做淡人。

正所谓窝囊一时爽,一直窝囊一直爽。

毕竟我等窝囊人要的并不多,只不过想要“那种微微失控,但又不想完全失控的掌控感”而已。

对老k这种人来说,虽然他没有轰轰烈烈疯狂爱过极限运动,但觉得窝囊式旅行,尺寸刚刚好。

“为什么人非得极限挑战呢?活在舒适圈不好吗?”

如果不是假期不够,我一定去桂林漂上个十天半个月。

躺在那里手机关机,什么都不用想,你头顶是碧蓝的天空,脚下是湖水。

你的世界里没有工作,没有房贷,没有甲方,你就是一片会呼吸的叶子,没有任何压力。

我不需要刺激,我平常的生活已经很刺激了,我也不需要拉满肾上腺素,平常上个班我早就心力交瘁了。

休假对我来说只有一个意义,就是放松。

什么窝囊不窝囊的,乐和乐和得了呗?

它是低能量人的充电方式,高能量的人省电妙招,更是当代年轻人既渴望突破舒适区,又追求风险可控的一种精神自信宣言:

“勇敢不是千篇一律的冲锋,歇斯底里的呐喊,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尊重身体的感受。

人一定要变得强大,但也可以不要强撑”。

毕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快乐的。

安全小贴士 

虽然我们主打一个“窝囊”,但安全不能含糊。

蹦也好,漂也好,电梯直达也好,请务必配合景区指引、戴好护具、防晒避暑,别让快乐旅程变“惊魂一跳”。

躺平可以,安全第一。

RECOMMENDE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凤凰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

  • Related Posts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

    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时间回到2024年的10月3日,Open AI完成了一笔6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issed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 admin
    • 5 7 月, 2025
    • 7 views
    AI 很可能会加剧职场性别差距

    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 admin
    • 5 7 月, 2025
    • 5 views
    再融700亿,又一个万亿AI独角兽要诞生了?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 admin
    • 5 7 月, 2025
    • 6 views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两个“中国英伟达”,给了FA两亿

    • admin
    • 5 7 月, 2025
    • 4 views
    两个“中国英伟达”,给了FA两亿

    美国AI继续狂撒金,25家创企半年融资超1亿:十大领域最热

    • admin
    • 5 7 月, 2025
    • 4 views
    美国AI继续狂撒金,25家创企半年融资超1亿:十大领域最热

    估值200亿,杭州独角兽要IPO了

    • admin
    • 4 7 月, 2025
    • 6 views
    估值200亿,杭州独角兽要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