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顺安
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鸭货三巨头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煌上煌(002695.SZ),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3家公司集体陷入营收、净利润下滑的境地。曾经被视为“追剧标配”的鸭脖、鸭锁骨,如今却因价格高企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更成为消费者批判与吐槽的对象。
在渠道方面,三大品牌也不断传来关闭门店的消息,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3家合计关店数量约超5000家。
消费环境变化之下,绝味们正在被消费者遗忘。
鸭货三巨头营收齐跌
过去一年,卤味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寒冬”。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三大品牌集体交出了惨淡的成绩单。
作为行业龙头的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84%至62.57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缩水34.04%,为2.27亿元,这是其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
周黑鸭同样未能幸免,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0.7%至24.5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5%至9820万元。
煌上煌的表现更为惨淡,营收同比减少9.44%至17.39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42.86%至4033万元。
进入2025年,卤味巨头业绩下滑的态势似乎并没有得到遏制。绝味食品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营收同比下滑11.57%,为1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7.29%,为1.20亿元。煌上煌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2.53%。
曾经风光无限的鸭货三巨头如今颇有“难兄难弟”的味道。
面对下滑的业绩,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结于市场竞争激烈。绝味食品在2024年报中表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营收和净利润指标均有所下滑;周黑鸭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持续演变;煌上煌更是直接表示,顾客购买力和消费场景变化,成为导致其业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业绩下滑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便是门店的大规模收缩。有媒体援引窄门餐眼统计的数据报道称,截至2025年4月初,绝味食品门店数量为12129家,相较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了3821家。
另据周黑鸭和煌上煌的2024年业绩报告,2024年内,两家旗下门店同比分别减少了785家和837家,合计关店约16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但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巨头的毛利率却逆势上升,其中,绝味的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周黑鸭更是高达56.8%,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
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企业在原材料成本下降时仍维持高价策略,导致消费者对“卤味太贵”的抱怨愈演愈烈,最终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休闲零食变“刺客”零食
“稍微买买就好几十”,“太贵了,还都是边角料,有这钱都够买一整只鸭子了”。2024年以来,“卤味太贵”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消费者对高价卤味的抵触情绪愈发强烈。
而在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陆续发布财报后,话题“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又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截至4月27日,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8700多万,评论1.3万条。
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价格高昂成为众多消费者不愿意选择绝味、周黑鸭或煌上煌的重要原因。
“他宁愿关店也不愿降价,像鸭头这些原材料真的这么贵吗,我真的爱吃,但是8块一个我吃不起啊。”有网友在评论区直言道。
贵的不止鸭头,还有鸭脖、鸭翅、鸭肠等鸭货卤味。以煌上煌北京某家门店上小程序点单价格为例,77克鸭肠售价15元,38克卤鸭舌25元,157克鸭锁骨15元。
看着价格倒还可以,但如果将单位换算成我们日常使用“斤”,那么鸭肠、鸭舌、鸭锁骨的价格分别约为97元/斤、328元/斤、48元/斤。绝味、周黑鸭另外两家相似产品的价格也不相上下。
鸭脖、鸭翅、鸭肠等产品的定位本就是休闲零食,但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不按传统“斤”为售卖单位的营销手法,让价格看似低了很多,但等结账时出来的总价让消费者感觉遇到了“刺客”。
“稍微买点就六七十,店员每次一上手就抓一大把,有这点钱买牛肉,鱼肉吃了。”另一位网友评论道。
互联网上卤味制作教程的普及,让更多人倾向于在家DIY,既省钱又能控制口味。社交平台上,“卤味自由”相关话题的讨论量超过8000万,许多网友分享自制卤味的经验,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此外,量贩零食店如“零食很忙”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类产品,商超自有熟食品牌也凭借供应链优势抢占市场。这些替代品的崛起进一步挤压了包括绝味在内的传统卤味巨头的生存空间。
未来如何突围?
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以及逐渐远离的消费者,三巨头纷纷尝试转型,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消费场景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但效果不一。
绝味食品押注“数智化”,2025年推出AI点餐系统“小火鸭”和AI店长“绝智”,试图通过技术优化运营效率。周黑鸭则跨界布局,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并尝试复合调味品和方便速食,但新业务对营收占比较低。煌上煌曾计划收购糖果企业展翠食品以拓展业务,但因条款分歧告吹,至今仍未找到明确增长点。
回归性价比或许是行业突围的关键。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仍是“好吃不贵”,企业需调整定价策略,避免因短期利润牺牲市场份额。紫燕食品的成功经验显示,佐餐卤制品凭借更亲民的价格和家庭消费场景,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仍保持稳定增长。
产品创新同样至关重要。传统鸭脖、鸭掌等“老三样”已缺乏吸引力,可借鉴新兴品牌如王小卤、盛香亭凭借大单品虎皮凤爪、热卤快餐的差异化策略,开发更符合健康趋势的新品类,迅速在卤味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渠道优化和供应链整合也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线上销售表现亮眼,绝味和周黑鸭在京东超市的销量均实现增长,未来可加强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渗透。同时,通过规模化采购和冷链物流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新鲜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行业洗牌期已至,鸭货三巨头若不能迅速调整战略,可能会被更具创新力的新品牌取代。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卤味回归‘好吃不贵’,我依然愿意为它买单。” 能否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心,或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