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屈光手术及视觉科学学院会士、爱尔眼科集团屈光手术学组学科带头人、爱尔眼科集团广东省区总院长王铮教授接受了世界知名眼科专刊《The Ophthalmologist》(眼科医师)的专访,并于头版头条报道。
原文标题:《Advancing High-Volume Refractive Surgery in China》
据了解,国际权威眼科专业媒体《The Ophthalmologist》内容覆盖全球眼科医学进展,以深度学术内容和临床实践分析为核心,学术质量较高,常被专业医生参考,是行业资讯的重要平台之一。此次,王铮教授接受《The Ophthalmologist》专访,探讨中国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这一高需求领域中医生培训与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选择通过近视手术重获清晰视觉。现代屈光手术技术于1990年代初引入中国,在30多年的发展中,近视手术越来越普及,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为屈光不正患者带来了高质量的视觉体验。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LASIK的医生之一,王铮教授深耕屈光手术领域多年,在屈光手术技术、教育及科研领域的贡献获得国际认可。在他看来,中国屈光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医生数量远超其他国家且高度专业化,这也为近视手术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发展,王铮教授认为将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引进来”以及让中国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走出去”同样重要。
通过国际化布局,目前爱尔眼科已将医疗网络覆盖至亚、美、欧三大洲,期间不断学习欧美前沿技术的应用经验,提升中国医生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将爱尔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传播到海外。
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
近期DeepSeek、人工智能、AI问诊等前沿科技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在专访中,王铮教授也谈到,近年来屈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许多设备开始与AI结合,成为医生进行近视矫正的新“武器”,作为眼科医生,应该积极拥抱科技革新,以“更精准、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式推动眼科技术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近视矫正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屈光学组领军人物,王铮教授见证了眼科医疗技术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并致力于推动新技术早日实现临床应用,惠及更多患者:2023年完成全国首例全光塑个性化手术,2024年与熊露主任共同完成ICL V5晶体植入手术,今年3月与熊露主任共同完成爱尔眼科集团、广东省首例龙晶PR晶体植入术,积极推动新一代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王铮教授还参与了部分新技术的研发,为未来屈光技术的发展勾勒出创新蓝图。
全国首例全光塑个性化手术
ICL V5晶体植入术
爱尔、广东首例龙晶PR晶体植入
应邀出席SMILE pro上市庆典
行业挑战与质量控制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舒适的摘镜体验,但同时也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随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难免有一些谬误,因此王铮教授不断呼吁,如果有“摘镜”的需求,一定要专业眼科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后,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关于患者最关注的“安全”问题,王铮教授则表示“规范化”是严格把控手术质量的重要前提,作为中国卫生部准分子行业标准起草人之一、爱尔眼科集团屈光手术学组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爱尔眼科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涵盖了医生、护士、技师等,由此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眼科专家,推动了中国眼科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
广州爱尔眼科主办各类手术技能培训班
手术标准与术式选择
“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近视手术的选择和实施须贴合患者实际的眼部状况,在手术前必须进行详尽的术前检查,并由专业医生基于患者眼部结果进行针对性评估,定制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王铮教授强调近视手术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患者眼部条件个性化定制方案,例如对视觉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以3D眼球模型为引导的全光塑个性化手术。
因此在选择医疗机构时除了必要的资质外,能否开展多种手术也成为考量因素。目前,广州爱尔眼科屈光科已实现10余种近视手术“全术式”覆盖,包括全光塑、精雕C+、ICL/TICL、睛逸、全飞秒、龙晶PR晶体植入等国际前沿技术,可满足不同年龄、度数、角膜条件患者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