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御君方互联网医院中医科专家谢平医生收到了一面来自千里之外的锦旗。赠送者是一位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李女士(化名)。通过谢平医生一年多的线上调理,李女士的声音嘶哑显著改善,从无法清晰说话恢复到流畅交流,睡眠时间也从每晚断续难眠延长至连续六小时以上。
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的真挚谢意,也折射出互联网医疗以创新方式重塑传统医患关系,为更多人带来有温度的健康服务。
一面锦旗,一段跨越时空的医患情
“谢医生,真的非常感谢您这一年多的陪伴和调理,我现在感觉像换了个人似的。”随锦旗一同寄来的还有李女士感谢的信息。
2024年初,刚经历甲状腺癌手术半年的李女士,虽闯过手术关,却深陷术后康复的困境:声音嘶哑严重影响交流,精神不济干扰日常生活,夜间睡眠困难更让她身心俱疲。
在御君方公益健康栏目的引导下,她接触到御君方互联网医院平台,并尝试联系谢平医生。“第一次线上问诊,我们就沟通了将近50分钟,”谢平回忆,“通过详细问诊、观察舌苔照片,并引导患者自我感知,全面掌握其病情。”
此后一年,谢平通过平台定期随访,动态调整药方,李女士的整体状况持续改善。更让她感到温暖的是,谢平不仅关注其身体恢复,还时常给予心理支持。“她总是耐心倾听我的焦虑与困惑,像朋友一样陪我度过最难的日子。”
如今李女士声音清晰、睡眠改善,重拾生活信心。一面锦旗,成为这段跨域医患情谊的温暖见证。
从三甲医院到互联网医院:问诊方式之变
谢平医生拥有多年三甲医院和传统中医机构的临床经验。2023年,她加入御君方互联网医院,迎来执业新阶段。
谈及转型,她坦言最初存在顾虑:“中医如何在线上实现有效问诊?这确实是个挑战。”但很快她发现,互联网问诊并非“退而求其次”,反而对医生提出更高要求。“线下门诊半天看几十号,每位患者时间有限。而在线上,沟通更深入、更细致,”谢平表示,“患者有更充分时间描述病情,医生也须问得更全面、思考更深入,力求方药精准。”
谢平认为,互联网医疗打破地域限制,使优质资源覆盖更广人群,这既是优势,更是责任。“患者基于信任选择你,每一味药、每一句嘱咐都至关重要。尤其在线上,必须让用户更快感受到疗效,才能持续赢得信任。”
亦师亦友:互联网医患关系的温度与陪伴
与线下“短暂、高效”的接触不同,谢平在御君方体验到了一种“亦师亦友”式的陪伴诊疗。“在御君方,医患连接是长期而稳定的,”她说,“患者可随时通过平台联系我,反馈服药反应,咨询调养问题。这种连续性对慢病管理和术后康复极为重要。”
她发现,便捷轻松的沟通环境,反而让患者更愿意敞开心扉,倾诉的不仅是身体不适,还有心理焦虑。“倾听与陪伴本身就有疗愈作用。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做健康科普、解释病因、安抚情绪、指导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患者心结解开,身体也恢复得更快。”
李女士正是这类服务的受益者。一年调理中,谢平不仅是医生,更是康复路上的伙伴与导师。“我们会聊病情,也会探讨如何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与疾病压力。看到她一点点好起来,越来越有信心,这是我作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这种有温度、有深度的医患关系,是谢平在互联网医疗中的意外收获,也体现了御君方所倡导的“陪伴式医疗”理念。
行业观察:互联网时代对医生能力的新挑战
谢平的执业经历,成为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中医而言,古老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既带来机遇,也伴随挑战。
互联网医疗提升服务可及性,缓解资源分布不均,使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者也能接触顶尖专家。同时,它也推动医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互联网问诊要求医生更强沟通能力,在有限信息中捕捉关键;要求更深厚的临证辨治功底,用药精准;要求更多耐心与共情,实现线上陪伴与关怀。”谢平总结。
此外,互联网医疗也促进中医服务的标准化与数字化。问诊流程、病历书写、处方审核与随访管理更规范,提升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海量线上医案数据,也为中医研究与传承提供新的资源库。
在御君方的实践中,谢平深感互联网医疗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医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推动医生向更全能方向发展,不仅医术精湛,还要善于沟通、心怀共情、适应技术变革。
“在御君方,我们正探索一条中西结合、古今融合的创新之路,”谢平表示,“通过互联网,我们不仅提供诊疗,更可实现全程健康管理与未病先防,这些都是传统模式难以全面覆盖的。”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御君方等互联网医院平台正助力医生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未来,互联网医院不仅是线下医疗的重要补充,更有望成为健康服务的核心枢纽,为医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最终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便捷、有温度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