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皱叶菜“杀”回来了。
前段时间,盒马上架亚非皱叶青菜,售价高达10.8元/100g,折算下来一斤要54元。盒马鲜生数据显示,自上架以来,亚非皱叶青菜月环比销售增长达到80%,最近一个月下单人数超1000人。
近日,京东七鲜也上线了皱叶菜,售价10.72元/100g,购买页面显示已售400+。
图源:七鲜、盒马截图
这不是皱叶菜第一次出现了。
去年年底,巴奴火锅推出了一道新菜,就是这款皱叶菜,因为其奇特的外表和不低的价格(8片皱叶菜,售价22元),还引来不少讨论。
图源:小红书@毕家厨(已获授权)
当时人们还很难在市场上买到皱叶菜,几个月之后,巴奴悄然下架这款蔬菜。如今,皱叶菜重回大众视野,售价依然不低。
这不禁让人想到此前引起关注的另一种贵价蔬菜:板蓝根青菜。今年春天,板蓝根青菜作为“新成员”进入春菜家族,当时一斤板蓝根青菜日常售价为16.5元/斤左右,高原板蓝根青菜更贵,可达23元/斤。
从板蓝根青菜到皱叶菜,为什么“奇怪”的蔬菜越来越多了?这些菜都哪儿来的?
蔬菜越来越“奇怪”了?
和板蓝根蔬菜一样,在巴奴、盒马等推出皱叶菜之前,很多人完全没听说过这种蔬菜。
不怪消费者“孤陋寡闻”,这两种蔬菜本就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实验室蔬菜”。
板蓝根青菜,登记品种名为“菘油1号”,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菘蓝(别名“板蓝根”)和甘蓝型油菜杂交而成。
它的诞生十分“巧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葛贤宏参与了板蓝根青菜的研发,他表示最初他们是想通过油菜与板蓝根杂交,来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菌核病被称为油菜的“癌症”,而有研究显示板蓝根对这种病有抗性。
不过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果,反而是机缘巧合之下,研发、培育出了“菘油1号”。
2021年12月,板蓝根青菜研究项目才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验收,但因为种植面积有限、口感还需改善等,未能大规模上市,直到今年才大规模推向市场。
皱叶菜也是研发出的新品种,不过它并不是诞生于巧合,而是有意培育的结果。
巴奴、盒马等售卖的皱叶菜都是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的产品,这一切源于董事长贺亚菲在2005年关注到的一个现象:羽衣甘蓝虽然有营养,但口感不佳,沙拉、榨汁等生食方式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于是贺亚菲决心培育出既能保留羽衣甘蓝营养优势,同时又符合中国人口感和烹饪习惯的新品种。
从2006年开始,到2020年皱叶菜培育成功,公司科研团队用了十多年。不过,培育成功只是第一步,要大面积推向市场还需要时间。去年年底巴奴皱叶菜“试水”,到今年年初盒马上新,皱叶菜这才被更多消费者认识。
不过,对于新品种来说,口感和供应问题是绕不过去的挑战。
就板蓝根青菜而言,它早期的口感并不算特别好。
盒马蔬菜采购天述告诉有意思报告,两年前他们发现这个品种时就曾引入,卖了一个月,反馈还不错,但是那个时候板蓝根青菜的口感没有现在好。葛贤宏告诉有意思报告,后来他们在种植方式和采摘时机上进行了“升级”,板蓝根青菜的口感才大大改善。
皱叶菜也面临类似的“窘境”。
巴奴相关负责人对有意思报告表示,他们在2024年上新皱叶菜,2025年3月左右又下架,主要就是因为采购端发现这款菜冬季时段口感好,但到了春季“菜容易老”。今年情况会有所改观。“今年皱叶菜种植地发生了变化,选择在昼夜温差大的高山地区种植,品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贺亚菲也表示,目前皱叶菜的主要产区还是武汉,但内蒙古、山西、云南等地已经有种植,后期还计划在宁夏等高原地区种植。
至于供应,和市场紧密相关。一来,新蔬菜品种的市场规模和种植面积都不算特别大,这导致这些新蔬菜价格都相对较贵。
以北京地区为例,七鲜、盒马皱叶菜均为10.8元左右100g,在三源里食材全城送、新鲜到家等也可以买到皱叶菜,一份150g的皱叶菜要14.9元甚至27元。在湘了个西民间菜·湘菜,一份外送的清炒高山皱叶菜原价为35元。
图源:美团截图
二来,对于新品种,如何进行有效品种保护,保证消费者买到的都是“正品”、优质蔬菜,也是一个难关。
目前,板蓝根青菜和亚非皱叶菜都在申请新品种保护权,均未成功。如今,市面上生产皱叶菜的企业有多家,但各家质量不一。
亚非皱叶菜|图源:受访者提供
消费者要想买到“正版”的、称心的蔬菜,还需要自己多加辨别。
新奇蔬菜从哪儿来?
那么,从实验室、种植地,再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这些新奇的蔬菜是怎么做到的?
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品牌和平台端来看,发掘、上架新商品是它们的“常规操作”。
巴奴和盒马相关负责人均告诉有意思报告,好吃、有特点(差异化)、健康是他们选择蔬菜的“三大要求”。最近走红的板蓝根青菜和皱叶菜,恰好满足前述条件,比如板蓝根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98.4mg/100g,皱叶菜的维生素C含量更是高达152mg/100g。
实际上,除了板蓝根青菜皱叶菜,各大品牌和平台还上新了许多其他蔬菜。
今年的春菜季,盒马就上新了40多款春菜,如金雀花、枸杞头等以前较少人知道的蔬菜。天述告诉有意思报告,过去9年间,盒马不仅在全国搭建供应链,以便于运输“娇气”的蔬菜,同时也在挖掘小众、新奇的新品,包括持续关注国产“实验室蔬菜”的开发进度,并将已经成熟的商品搬上货架。
叮咚买菜同样有春菜系列,整个春季上架80余款春菜。近期,叮咚买菜还独家推出了“戈壁菜”系列,兰州百合、民勤沙葱、榆中莲花菜等“小众蔬菜”纷纷亮相。
而各大平台争先上新,离不开消费端的“反馈”。
现在,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健康、好吃只是基本要求。据《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在消费过程中,有44.1%的人会格外为情绪价值买单,在购买食品饮料时,21.1%的人会将“新品/新口味尝鲜“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而以板蓝根青菜、皱叶菜为代表的小众蔬菜,不仅能因其“小众”属性提供情绪价值,还健康、美味,自然获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春菜的销量也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春菜,小众蔬菜颇受欢迎,在上海,除了香椿头、马兰头、枸杞头这些上海人最爱的“春蔬三头”销量不俗,藠头、鲜蕨菜、黄瓜花等特色小众菜品也很受欢迎。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有意思报告表示,一是新奇的消费体验有吸引力,二是这些小众蔬菜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口感也不错,食用方法多样,受消费者欢迎并不奇怪。
再加上育种公司、机构等的研发推动——有新品,才有上新,这些高品质的实验室蔬菜才能走向消费者。
不过,葛贤宏告诉有意思报告,虽然蔬菜也是需要研发的,但是研发新品种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方向,育种的目标更多是在已有品种上进行“升级迭代”,如提高抗病性、抗虫性等。
新品种蔬菜出现,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小概率的事,且吃且珍惜。
能火多久?
火不火,看跟谁比。
盒马数据显示,亚非皱叶青菜月1000+人下单,单看销量确实不错,但作为对比,盒马日日鲜生菜月回头客就1万多人,上海青月回头客2万多人,快菜、西兰花、大娃娃菜等,销量均远超亚非皱叶青菜。
这一情况和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蔬菜知名度、价格等多个因素有关。
就种植面积来说,小众蔬菜往往意味着种植面积不会太大。贺亚菲表示:“目前皱叶菜的种植面积有五千亩,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一万亩左右。挑战在于种子不够,而且对于新品种蔬菜,它的生长习性等都还需要再摸索,种植难度比较大。”
而种植面积有限,往往意味着产量有限,销售到全国,层层环节都会增加成本,最终售价也难以太低。
与此同时,这些新奇蔬菜的口感也褒贬不一。
此前板蓝根青菜引发关注时,就有网友表示“口感一般”,此次皱叶菜干脆被网友形容为“像吃绿化带”。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人不太会处理皱叶菜,只是把它简单翻炒几下或烫几秒就起锅,但“它膳食纤维含量高,经络丰富,需要多烹饪一会儿,比如做菜前焯水1~2分钟或烫火锅时煮1~2分钟,口感才比较好”。
图源:小红书@ 鹅记黄焖鸡,已获授权
种种因素叠加下,这些小众的新奇蔬菜,想要真正火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随着这些小众蔬菜的口感、营养价值等被挖掘,还是有机会继续走下去的,但未来会不会降温,和市场供给饱和度等有关。”张毅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小众蔬菜能满足消费者对营养价值的需求,也能提供新奇的消费体验和口感,商超也需要这样的新鲜品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过每种蔬菜都有生长的独特性和局限性,也有自身独特的口感风味,不同城市、区域的人群对此的适应性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目前,皱叶菜已经“进军”现制饮品界,书亦烧仙草近期推出的皱叶甘蓝果蔬杯,用的就是亚非皱叶菜。
也或许有一天,这些小众蔬菜会不再小众,像羽衣甘蓝一样,从少有人吃,变成“普通蔬菜”。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春天”快到“碗”里来 小众春蔬+融合菜激活“舌尖”经济
极目新闻:羽衣甘蓝的对手来了,又一款“汉产”超级蔬菜在盒马走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作者:敏敏,编辑:田纳西,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