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网获悉,新能源行业近日传出炸裂大消息,此前经历工厂停摆、员工欠薪、供应商上门催债、融资困难、IPO无望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领头羊哪吒汽车,命运迎来终曲。它们已负债累累,竟然被一家广告公司申请破产审查,其悲惨程度甚至超越了高合汽车。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的消息很快登上热搜,网友感叹,“2025年,哪吒电影火了,哪吒汽车崩了。”天眼查APP显示,哪吒汽车品牌载体合众新能源现在麻烦缠身,自身风险信息249条、周边风险信息高达2398条,它们与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
遥想哪吒汽车出道时曾风光无限,吸引大量“顶流”VC/PE、产业资本入局,累计融资228亿元。但在竞争中,哪吒汽车烧光融资,多次被曝出面临崩盘的危险。2025年1月,哪吒汽车计划通过E轮融资募集40亿-45亿元,用于债务化解及复产准备。若成功,哪吒汽车有望力挽狂澜,可惜,融资款迟迟未落实,这成了压死合众新能源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死命悬一线”的哪吒汽车,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01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很突然,朋友圈炸锅、热搜爆了。
因为上周还有消息称,哪吒汽车要翻身了,陆陆续续曝出各大车企想要收购合众新能源的消息,虽然消息的可靠性存疑,但不管是媒体还是VC/PE投资人普遍认为,“哪吒汽车有人接盘,绝不会走到破产边缘。”哪吒汽车官方也时不时辟谣,“我们活得很好,没死掉。”
一些媒体人常把哪吒汽车和蔚来汽车做比较,蔚来汽车亏得一塌糊涂,创始人李斌总能搞到融资,并通过降价、炒股的方式回笼资金。但哪吒汽车跟蔚来汽车不像,蔚来汽车IPO了,投资人的钱投了有办法退出,而哪吒汽车最尴尬的是没有IPO,融资主要目标是为了还债。
蔚来汽车融资目标是为了扩充换电站。这两个车企境况都不乐观,可资金用途的本质有区别。此外,两个车企的债务结构也不一样。哪吒汽车总负债接近100亿元,短期债务缺口达到33亿元,流动负债超出资产18亿元,供应商欠款占比超60%,涉及134家核心供应商。
134家核心供应商关系到了合众新能源造车的每一个环节,基本上是,“不还钱,就卡脖子。”所以,哪吒汽车运营层面出现了很大问题,一个企业最怕的不是欠钱,只要还能研发、生产、销售,钱可以慢慢还。哪吒汽车的核心矛盾是,它们无法做到正常的研发、生产、销售。
即便拿到融资了,只是把134家核心供应商过去的债务抵消,供应商是否愿意继续合作也是个问题。这次,将哪吒汽车送向破产的是一家名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的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对于车企来说,承担的是宣传服务,不涉及关键零部件,也不影响合众新能源造车。
这就有点意思,为何广告公司敢逼哪吒汽车破产?说到底,广告公司与哪吒汽车不存在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关系,134家核心供应商与哪吒汽车是上下游关系,钱要不回来,零部件囤积在仓库,如果让哪吒汽车破产,上下游的供应商是一点好处没有,损失可能会更大。
广告公司就不一样了,广告合作往往是签年框或一锤子买卖,彼此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深度捆绑关系,哪吒汽车破产不破产,对广告公司的影响有限。哪吒汽车欠了一屁股债,以为上下游产业链可以相互拿捏,千算万算没算到,“微不足道”的广告公司忽然发难。
“蚂蚁压死大象”,哪吒汽车“生死命悬一线”。
02
话说回来,哪吒汽车怎么混到今天这个地步?
从命运角度,哪吒汽车不如蔚来汽车,但肯定比卖天价车卖黄了的高合汽车强太多。高合汽车不算资本宠儿,创始人丁磊一直在为融资奔波,它们本想学特斯拉那样“降维打击”结果先把自己打击了。在国内新能源造车融资规模上,高合汽车的融资规模远低于其它同行。
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分析,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在2023年前仅披露过50亿元融资记录,未启动大规模社会私募,主要依赖单一股东潮汕地产商满京华送钱,融资金额显著低于同行。“造车新势力”中,较早IPO的是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这两家车企在2020年上市,IPO前,小鹏汽车累计融资超200亿元,理想汽车累计融资约120亿元。
50亿元融资在新能源行业“算穷的”,高合汽车是倒在了“穷”上,资金链无法支撑高额的研发、生产、营销成本。哪吒汽车呢?这家公司在早中期“穷的就剩钱了”。是集资本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且在价格上,哪吒汽车走的是亲民路线,是较容易出大爆款的车企。
至少在当时的VC/PE投资人心中,“蔚小理倒下,哪吒汽车也不会倒。”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是传统汽车人出身,不太擅长“讲故事”。大学毕业后,他就入职了刚成立不久的奇瑞汽车,在奇瑞汽车期间,他担任过奇瑞新能源副总经理的职务,负责对电动汽车的试验和研发。离开奇瑞新能源,方运舟攻读清华大学读博士后,师从中国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欧阳明高。对新能源进行系统研究后,他与奇瑞汽车的老同事成立了哪吒汽车。
别看哪吒汽车属于“造车新势力”,其实是传统汽车人造车。彼时,“造车新势力”集中于互联网造车。该阶段,VC/PE、产业资本更青睐传统汽车人。一方面是,互联网造车存在“骗补”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中国第一大忽悠”、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把互联网造车弄成了“谜案”。互联网造车被指噱头,使VC/PE分化,市场一半资金押在了传统汽车人身上。
哪吒汽车是VC/PE分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强大的造车基础给予了它们天然的优势。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格局形成后,哪吒汽车成了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让资本寄予厚望。“顶流”VC/PE、产业资本是抢着给哪吒汽车送钱,经过多轮融资,它们累计拿到了228亿元。
销量方面,2022年是哪吒汽车的巅峰之年。那一年,它们以15.21万辆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公司则在2022年前后开启了IPO征程。在销量巅峰的前一年,哪吒汽车计划科创板上市,但科创板加强了对企业“科技含量”的审核要求,导致其IPO计划被迫中止。
IPO计划被迫中止,哪吒汽车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与巅峰说再见。
03
首次IPO失败,哪吒汽车踏上了“不信邪”的IPO狂奔之旅。
A股不行,它们就去港股碰运气。几乎每年都能传出哪吒汽车IPO的消息,用一位创投圈老媒体人的话说,“哪吒汽车不是在IPO的路上,就是在路上琢磨IPO。”老媒体人只是调侃,“造车新势力”车企缺乏集团化兜底,摆在前面的唯一出路便是用资本化缓解资本危机。
VC/PE、产业资本投了228亿元,这钱谁愿意打水漂?几番融资下,创始团队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变得微乎其微。根据哪吒汽车2025年股权结构披露,创始人团队通过桐乡众合、上海哲奥实业等实体合计持股约7.2%。投票权方面,哪吒汽车IPO申请文件披露,方运舟及团队通过特殊投票权架构间接掌握40%投票权。也就是说,创始人及团队在公司说了“不算”。
资本说了算,就得资本化。VC/PE、产业资本要通过IPO退出。当一家创业公司,创始团队与资本无法“平衡”关系时会产生矛盾,矛盾会左右哪吒汽车的未来发展与决策。2023年,亲民路线的哪吒汽车玩起了不擅长的“中高端”业务,推出了顶配售价超30万元的中高端车型哪吒S,并搭载了华为MDC智能驾驶平台和高性能电池技术。新车发布就备受争议。
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降至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再度锐减至6.45万辆,同比暴跌49.37%。有车主在汽车之家评论,“哪吒汽车的精力似乎不在亲民路线上了,但对标中高端价位的比亚迪汉、小鹏P7等车型,哪吒S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哪吒汽车干嘛走中高端?还记得它们IPO失败的原因吗?“科技含量”不够,哪吒汽车走中高端路线,会不会是“迎合IPO?”毕竟,中高端车型搭配先进的技术体系,才符合“科技含量”一说。总之,哪吒汽车给创投圈的感受就是,“舍命狂奔IPO”却“遥遥无期”。
资本或许能坚持坚持,IPO马上就回血了。供应商坚持不了。2021-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达超180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7.6%。哪吒汽车越卖越亏,拖欠了供应商货款,数百家供应商中,有134家核心供应商连接着哪吒汽车正常运营的大动脉。它们一出手,哪吒汽车就无法运营了。由此,媒体近年曝出了一堆哪吒汽车的“负面”消息,包括工厂停摆、员工欠薪、供应商上门催债、找不到接盘侠等。哪吒汽车也在积极“辟谣”坚称“活着”。
2025年1月,哪吒汽车计划通过E轮融资募集40亿-45亿元,用于债务化解及复产准备。但这笔钱迟迟未落实。哪吒汽车彻底不装了,VC/PE、产业资本不是傻瓜。送你40亿-45亿元还债务?还了旧债务,新债务咋办?主要,哪吒汽车最近一次港股IPO申请也失效了。
进无可进、退无可退。连广告公司都忍无可忍了,向法院申请哪吒汽车破产。纵观哪吒汽车的创业旅途,存在创始团队与资本的矛盾冲突,其资本博弈能力显然不及互联网人士。贾跃亭、李斌就玩得很“高明”,公司战略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上,避免了路线偏移等问题。
路是自己走的,再难也要走下去。那么,被申请破产的哪吒汽车能起死回生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家”,作者:老高,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