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而显著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高发癌症。每年新增病例逾190万,致死人数将近90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对此,华大基因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等为代表的新兴肿瘤检测技术正不断应用于大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有效推进了结直肠癌的广泛防控,进一步优化了公共卫生管理成效,从而减轻了结直肠癌带来的社会与经济负担。
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其中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而Ⅳ期患者的生存率仅为14%。结直肠癌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便是因为其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从而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早期筛查是防治结直肠癌的关键所在。在早期如能进行肿瘤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窗口,改善其预后。
肠镜被视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然而,作为具有侵入性的检测手段,肠镜检查需辅以泻药进行肠道准备,并需要将内窥镜插入肠道。因此,部分人群对于此种检测方式存在心理抵触,依从性偏低。而华大基因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检测手段,具备无创、无痛、无需肠道准备的优势。其可从粪便中提取肠道脱落的DNA,并利用荧光PCR技术来检测粪便中源于脱落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甲基化异常状态,进而评估个体罹患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展现出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对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结直肠癌高发地区,此种体验佳、高效率的筛查方式可以大幅提升筛查的覆盖度,可有效助力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防治目标的实现。
为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建设,华大基因已在中国多所城市开展了消化道肿瘤民生筛查项目,助力结直肠癌的防控。就在2024年3月,华大基因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同启动了消化系统肿瘤及“四高”免费筛查项目。作为全球率先开展的“从民生切入的大规模精准公共卫生项目”,该项目初期就为80万名45-64周岁哈尔滨市常住居民提供了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不仅如此,华大基因还联合杭州市西湖区卫健委开展了覆盖1.9万人的免费胃肠镜肿瘤检测项目,为杭州市结直肠癌防控提供助力。
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公共卫生,推动单纯治疗向预防与健康管理转变,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倡导理念的具体举措。“防大于治”,华大基因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基因科技的创新,为民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肿瘤检测方案,以加速结直肠癌的防控进程,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及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献智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