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币正迅速从加密行业的边缘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中心。
2025年,美国金融科技公司Circle成功上市,蚂蚁集团和京东筹备人民币稳定币,香港也将在8月实施《稳定币条例》。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金融机构,正加速布局这一具备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
同时,稳定币正在重塑支付和跨境结算方式。Tether和Circle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接近全球前20大持有国,Visa、Stripe等巨头也纷纷投资相关基础设施。随着代币化资产和链上基金的发展,稳定币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世界的重要桥梁。
京东、阿里巴巴等摩拳擦掌
7月,据相关媒体报道,蚂蚁集团和京东正在游说发行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并将从交易费、准备金收益率和结算服务中获得新的收入来源。蚂蚁集团还正准备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
此外,蚂蚁集团还在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做准备。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还透露,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以促进外汇兑换和跨境支付。
对于京东和蚂蚁集团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摆脱平台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收入受消费周期影响较小、盈利基础更稳定、更可预测的模式——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货币地位。
硅谷及华尔街跃跃欲试
2025年2月,专注于稳定币基础设施的金融科技公司Bridge.xyz最近被私人金融科技巨头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Bridge联合创始人扎克·艾布拉姆斯 (Zach Abrams) 表示,该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数万亿美元,并可能成为自信用卡推出以来全球最大的资金流动。
如今,在稳定币这个市场中,“如何分一杯羹”就成为当务之急。
以Scale AI为例,Meta不久向其投资了超过140亿美元,该公司使用Bridge向世界各地的数据标注者付款。SpaceX也使用Bridge将其Starlink互联网服务的付款转换为当地货币,并将资金汇回美国。
此外,亚马逊也正计划发行自己的稳定币,以便强迫人们在其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平台上使用它,从而产生大量利润,这些利润足以支付杰夫·贝佐斯5000万美元的婚礼。
据称,埃隆·马斯克的X正在洽谈将稳定币整合到其新兴支付平台X Money中,这可能会增加他近4000亿美元的财富。
华尔街对代币化的接受度在其他方面也持续增长。总部位于纽约的投资初创公司Republic宣布,将允许用户购买代表SpaceX、OpenAI和Anthropic等私营公司的代币。这些代币的最低发行价为50美元,低于投资私营公司通常所需的约10,000美元。
在投资上,也有不少机构已经投资了稳定币公司。2025年3月,Visa投资了总部位于英国的BVNK 200万欧元(227万美元)。BVNK提供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和钱包解决方案。
除机构和企业外,富豪们也喜欢投资稳定币。
7月,PayPal联合创始人、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已购入BMNR 9.1%的股份。BMNR是一家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公司,专注于积累加密货币用于长期投资。
科技亿万富翁乔·朗斯代尔 (Joe Lansdale)表示,他正在投资一家专注于加密货币的新美国银行,旨在填补硅谷银行倒闭留下的空白。朗斯代尔曾与人共同创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Addepar和OpenGov等公司。
此外,还有各国银行也计划推出自己的稳定币,包括:
澳新银行(ANZ) 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A$DC,成为第一家创建与澳元挂钩的加密货币的澳大利亚银行;美国银行在美国首个针对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GENIUS法案》颁布后进入稳定币市场,市场规模飙升40亿美元;花旗银行正在考虑发行花旗稳定币;摩根士丹利正密切关注稳定币的发展;Fiserv已计划推出银行友好型稳定币;新韩银行正在与Hedera合作,利用稳定币和国际汇款…….
香港火力全开
中国香港也正在争夺全球Web 3.0 地位。如今,稳定币的势头正点燃香港对加密货币主导地位的竞争。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后,随后与中国加密货币挂钩的股票大幅上涨。拟议框架的目标是法币参考稳定币(FRS),即与官方货币挂钩的数字代币,并扩展到在香港境内外发行但以港元为参考的稳定币。
按照计划,香港《稳定币条例》将2025年8月1日起施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较早制定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地区之一。”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稳定币条例》有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各公司已开始向香港当局提交许可申请,为香港8月截止日期做准备。据知情人士称,预计将有超过50家公司从8月份开始提出申请。但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只能授予其中一小部分牌照。
申请者中包括中信证券经纪(香港)、富途控股、Finloop科技、国泰君安国际、OSL和Solowin Holdings。其中,国泰君安在6月已获得银行牌照延期,允许其从事数字资产交易后,股价飙升了300%。
提交申请的机构还包括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7月中旬,华夏基金的香港子公司华夏基金 (香港) 推出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代币化基金。此外,它还推出了一只以美元计价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并称这是亚洲首只此类基金。这三只基金均面向散户投资者发售。
该条例还引入了“沙盒”计划,允许京东 Coinlink、RD InnoTech 以及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 和香港电讯 (HKT) 组成的联盟等实体在监管审查下测试其模型。香港稳定币“沙盒”是香港推动虚拟资产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提供受监管的测试环境,促进创新,收集意见,最终建立一个安全、透明且合规的稳定币市场。
此外,7月25日,香港首家上市并获得许可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OSL表示,在市场对稳定币的期待升温之际,该公司通过出售现有股份、增发认购股份和新股筹集了 23.6 亿港元(约合3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数字资产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规模股权融资。
2万亿美元的想象力
渣打银行估计,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2万亿美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超过99%的稳定币以美元计价。
投资者对区块链收益工具的需求正在增长,尤其是加密货币持有者等虚拟资产所有者。
根据麦肯锡估计,到2030年,代币化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市值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目前,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这表明在高利率环境下,拥有链上资本的投资者对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的需求”。货币市场基金通常投资于低风险、短期债务证券。
对此,ARK Investment在其《Big Ideas 2025 report》中分析道,自1月份以来,稳定币的供应量飙升逾20%,达到2470亿美元,超过美国M2货币供应量的1%和Circle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值分别达到1500亿美元和610亿美元,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5%。
面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稳定币发行者悄然增持了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之一
由此,AKR认为稳定币可能成为未来5-10年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与此同时,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指数级增长,估计到2030年,稳定币的总供应量将达到1.4万亿美元。
1月31日,Tether的年度报告公布了令人震惊的2024年财务业绩。
2024年,Tether报告利润为137亿美元,仅第四季度就赚了60亿美元。同样,在第四季度,该公司发行了230亿美元的Stablecoin,USDT,将其年度总计达到450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的Tether上次透明度报告,Tether现在持有98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截至1月底,第二大稳定币USDC发行方Circle持有超过22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Tether和Circle合计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将达到第18位,仅次于韩国,但超过德国。如果仔细观察2024年,Tether是美国国债的第七大买家,仅次于英国和新加坡。
对此,ARK猜测到,如果Tether和Circle维持目前的市场份额及其对美国国债的配置,它们合计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将超过6600亿美元。到2030年,Tether、Circle和更广泛的稳定币行业很可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家办新智点获悉,利用其持有的美国国债而非稳定币储备的利润,Tether已将其投资组合扩大到120多家公司,包括Bitdeer、Northern Data、Holepunch、Synonym和Quantoz等,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通信、教育和人工智能等行业。未来数月和数年内,这一数字将“大幅增长”。
速度与流动
3月,一项针对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货币原生公司的稳定币调查发现,执行速度是稳定币支付的最大优势,超过了成本节约。
受访者认为稳定币速度比节省成本更有价值的可能性高出1.5倍
其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包括跨境支付,涵盖汇款、B2B交易和内部资金管理。在这些领域,稳定币拥有无与伦比的速度、成本效益和全天候的正常运行时间。
其次,流动性也是关注的一个因素。在亚洲,采用稳定币的最大动机(49%)是进入新市场,其中流动性(41%)被认为是关键优势。
再次,对于银行而言,稳定币提供了一条现代化的途径。作为与法币挂钩的资产,它们更容易融入现有的财务流程,并提供了一个战略杠杆,可以帮助银行从金融科技公司手中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开辟新的渠道,并减少资本锁定。
总之,银行优先考虑市场扩张和监管合规,而金融科技公司则专注于成本效率和营收增长。
第四,许多基础设施已为采用稳定币做好准备,重点已从试点转向落地执行。这些基础设施,采用稳定币信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第五,人们对稳定币的信心正在增强,这不仅是因为其发展进步,还因为关键障碍已经消退。根据上述调查,目前,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公司认为监管或合规是其面临的障碍,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80%。这种转变反映了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完善的反洗钱工具以及国际标准的兴起。
总之,稳定币不再只是边缘创新。它们正迅速成为支付、财务和流动性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
挑战重重
稳定币作为新兴支付工具,优势显著,且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正在逐步融入主流金融体系。但其挑战也仍然存在。
第一,银行存款和流动性挑战。当客户以银行存款为代价购买稳定币时,该银行的零售存款将下降,而零售存款是银行开展贷款活动的粘性高且廉价的资金来源。
第二,商业模式风险。
目前,稳定币发行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其储备金的收益,通常以银行存款或短期国库券的形式存在,在低利率环境下,这些发行商将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第三,美元化和规避制裁的海外挑战。
非预期的美元化,或者更普遍地说,货币替代,可能会降低该国货币政策管理商业周期的有效性,从而损害其利益。
目前使用稳定币规避制裁的情况也值得关注。譬如,据报道,Tether的美元稳定币已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规避了数十亿美元的制裁。
在欧洲,尤其MiCA稳定币法规允许当局限制该地区非欧元稳定币的使用。
第四,偏离面值(脱钩)。
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但它们本身并非美元,这种挂钩可能会被打破。许多稳定币在二级市场交易中会暂时失去了挂钩。一个案例是,由算法管理的稳定币TerraUSD,在2022年崩盘之前,曾是全球第四大稳定币,市值达180亿美元。
第五,货币碎片化和钱包接受度。
从实际和技术角度来看,稳定币会将钱包中的资金碎片化。此外,稳定币发行于不同的区块链平台,其格式并非总是与所有钱包兼容。从技术角度来看,将资金汇至无法接受稳定币的不兼容钱包可能会导致资金失控。
第六,欺诈风险。
快速支付系统和加密货币面临的欺诈风险包括账户凭证盗窃和接管、冒充以及发票诈骗。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估计,2024年全球加密货币的欺诈金额将达到124 亿美元,并警告称欺诈生态系统将日益壮大且专业化。
第七,跨境汇款节省成本的局限性。
稳定币仍然涉及不可降低的外汇兑换成本。譬如,从美元存款转换为美元稳定币无需进行外汇交易,但从美元稳定币转换为土耳其里拉等货币则需要。
总之,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既蕴藏着重塑全球支付体系的巨大机遇,也面临监管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和技术安全等多重挑战。未来,谁能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谁就有望在新一轮的金融变革中脱颖而出。